资管新规落地两个月,以及相关细则层层加码,市场上理财产品形态正悄然生变。银行理财和公募短债基金都瞄准了货币基金这一市场蛋糕。
距离6月1日证监会和央行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、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》过渡期到期生效在即,互联网货币基金T+0单日快速赎回提现额度将全部限制在1万元以内。这意味着,7月起,货币基金投资人若提现金额超过1万元,资金只能在下一个交易日到账(T+1)。
截至一季度末,公募基金规模为12.37亿元,其中货币基金7.32万亿元,约占六成。不过,3月末规模环比已下降了约5000万元。
而银行正在向公募基金取经。
近日,光大银行正在募集的一款类货基产品,每个交易日开放申购和赎回,但赎回资金T+1到账。在估值方法上,这款产品投资中,除了存款、回购等资产采用每日计提利息方式,存单和债券等资产均采用市场价值进行估值。
金融机构管理这类产品的最大挑战在于流动性。参照货币基金经验,光大上述产品设置了10%的巨额赎回比例。若超过该比例,光大有权接受全额赎回或部分延迟赎回。
兴业银行的一款类货基产品则采用T+0模式,即在交易时间内申请赎回的,可当日到账。在巨额赎回约定方面,若在开放日15:45到下一个开放日9:00前申请赎回的,单个客户累计上限为5万元,同时若所有客户赎回总额超出兴业银行的管理上限,系统将拒绝赎回申请。
费率方面,光大银行和兴业银行上述产品管理费均为不高于0.30%;光大的销售服务费不高于0.20%,托管费不高于0.05%;兴业的销售服务费0.30%,托管费为0.03%。相比货币基金,上述管理费属于中等偏上水平。
除了货币市场产品,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还注意到,近期公募基金公司又开始加了短债基金发行力度。去年以来,监管加码对货币基金的约束,投资范围与货币基金相似的短债基金成为了公募基金的布局新方向。
比如平安大华短债债券基金成立于今年5月16日,光大保德信超短债债券基金成立于6月13日,金鹰添瑞中短债成立于去年9月15日。但从流动性而言,短债基金赎回一般T+2到账,相对货币基金时间稍长。
一方面是对流动性的极致需求,另一方面是对收益的诉求。银行理财在非标投资方面也在积极寻找出路。根据4月27日下发的资管新规,理财产品投资非标,必须做到期限对应。
尽管对于多数银行而言,发行超一年期产品都不容易,特别是做成类似信托的产品,在收益率上完全没有市场竞争力。但也有银行正尝试研发收益率和流动性平衡的合规新产品。
再以光大银行为例,近期募集的一款期限为两年的新产品,投向的是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挂牌的委托债权投资项目,融资人为一家租赁公司。业绩比较基准在年化5.7%,向个人投资人10万元起售,机构投资人50万元起售,投资本金每半年支付,自然季度现金分红。
一位银行同业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,该产品的最大创新,可能是银行和融资人底层签署了半年还本的合同。“这个业绩比较基准在目前的市场行情下没什么问题,非标资产季度分红(对于融资人而言,季度付息)也是惯例,主要是每半年还本,只要这个问题解决了,保证现金回流,产品就没问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