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1916年,孙中山为了筹措革命经费,派朱执信写了一份申请书交给"北洋政府"农商部,申请在上海创设证券物品交易所,经营证券、花纱、金银、杂粮、皮毛等,资金总额定为当时国币500万元。
这时,在政治上尚不得要领的蒋介石却对商道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,尽管此时他只是张静江等人的一个小伙计,并没有表现出特殊的经营才能。
过了一年半载,蒋介石等人因为经济非常拮据,在张静江的启发下,决定利用孙中山呈文的思路,着手办理交易所。为此,进一步与日本某政党所介绍的企业代表协商,初步形成了关于开办交易所的具体办法。
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1920年2月1日宣告成立,蒋介石、陈果夫、戴季陶等人成了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居间人,牌号是"恒泰号"。恒泰号只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经纪机构之一,由于财力有限,他们不是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股东,而是该交易所经纪机构恒泰号的股东,蒋介石在其中占了四股。他的4000元股本,是由张静江替他代交,让他捞回一把,以免他经常做伸手将军来借钱。
投机舞台搭好了,蒋介石等人自然干起了在交易所的市场上"抢帽子"的投机游戏,结伙联群、操纵市场。
由于交易所设在商贾云集的上海,又是中国第一家,因此,一时成为投机者的乐园,起初交易营业额很好。交易所股票称为本所股,也加入证券市场买卖。开始时每股价格在30元左右,到1920年春季已飙升至每股50多元;等到《物品交易所条例》颁布后,本所股市价已到80元,至年终时每股涨到120元。这时每股所欠缴的股款3/4即37.5元,已全部缴清,交易所已实收资本500万元。蒋介石等人初尝甜头,乐不思蜀。
后来,交易所的一些人认为股票价格已达到饱和点,不能再有所发展了。于是,一场分裂势不可免,很多交易所创办者纷纷撤资,调整投资方向。
正当交易所的主要人物要见好就收时,蒋介石、戴季陶、张静江等人仍然以为他们有实力,手头握有每股120元市价的4万股股票,因而继续买卖该交易所股票。
1921年初,交易所股每股市价已由120元抬高至160元,到年终时竟涨到每股200多元,真如脱缰之马,横冲直撞。蒋介石不禁喜不胜收,暗笑出走者不识时务。
交易所原来订有120余条的营业细则,规定卖主或买主应缴各种证据金,以便防止卖主到期不交货和买主到期不缴款,规定极为严格。
但这时蒋介石等人不仅不缴证据金,反而强迫常务理事郭外峰、闻兰亭等收受空头支票,充作现金。这时,现货与期货的差价越来越大,差金大出极多,导致会计上的现金大量支出。蒋介石等人开始感觉到恐慌。
原来,人们眼见得交易所得利既快又多,于是,搞交易所的人接踵而起,到1921年夏秋时达到顶峰。物极必反,交易所数量越来越多,光怪陆离,问题百出,已完全失去了"平准市价"的作用,终于酿成1921年的信交风潮,许多交易所纷纷倒闭。上海交易所也不例外,拖延到1922年2月,就被宣告"死刑",大量股票一旦变为废纸,交易所的大富翁骤然变为穷光蛋,蒋介石自然难逃厄运。
最后,蒋介石的资金赔完,身上已无家资,曾经想过自杀,但由于孙中山来电,要求奔赴广东执行新的革命任务,蒋介石灰头灰脸去了广东,谁也没想到,他在广东如鱼得水,最终成了黄埔军校的校长,以及中华民国大总统,影响了中国半个世纪。